建议全额返还2018~2022年购房契税?拮据和贫穷的区别

admin 2025-07-04 3次阅读

  周末研究市场,看了一大堆刺激消费的研究文章,各种路子都有,也都很好,比如给农村老人提高养老金、提高医疗报销比例、给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低保、发消费券等。

  但架不住房价跌了,收入下降,尤其是2018~2022年高位买房的人,依然痛苦不堪,别说换房买房了,日常消费都非常拮据。

  然后在评论区就看到了一条妙计:建议返还2018~2022年购房购置税,真正“形象扶贫”,降低房奴负担,提振消费。

  这几年房价最高、房贷最高、交付品质最差、开发商最不靠谱,基本上集齐了房地产领域所有的负面要素。

  偏偏这几年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成交量、成交金额最大的几年,我大概翻了一下数据,每年的成交额都在12~18万亿之间,套数在1500万套以上;总计大概在将近70万亿,60多万套的水平。

  这几十万套房子,如果全部按照“等额本息、先息后本、30%首付”计算的话,截至目前为止,都还没还到本金呢,基本上都是在还利息。

  这也就是说,将近60万户业主(一部分还是烂尾楼),房子品质很差,价格跌了30%,还了几年房贷,现在把房子卖给银行,还抵不上欠款。

  咱们不用细分这里面刚需、改善、投资群体占多少,简单一笔账:这么多人的钱都套牢了,然后70万亿市值缩水到50万亿——注意,这50万亿几乎是纯负债,净资产已经跌没了。

  政策一直在讲稳楼市、提消费,其实核心问题很简单:怎么降低房奴负担,同时让他们手里多一点活钱。

  之前文章写过,“房价一涨解千愁”,但现实看,难度极大,即便涨一点,也只能称得上止血,离回本还远着呢,别提赚钱了。

  第一件事,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。这一招的确非常实用,100多万的房贷,每年能省下来几万块,全周期降低了几十万负担。

  第二件事,降低税负成本,各种交易税、契税减免。这一招大家体感一般,因为现在二手房太难卖了,买新房也没钱,交易过程中的税费降低感受一般般。

  咱们按照2%的平均标准来说,对于房奴来说,200万的房子,要缴纳4万块钱的税,还是挺大一笔钱的。

  几万块钱不多,但对掏空“6个钱包”的房奴来说,能够还半年房贷,能管得住家庭一年的花销,能带孩子和家人去旅游一趟……

  按照经济学的“货币乘数”,这个钱“精准扶贫”到需要花钱、愿意花钱的房奴群体手里,带来的市场消费循环价值,估计得放大10倍还多。

  我这几年接触了非常多刚需购房者,特别是房价高位时“被逼接盘”的购房者——怕房价再涨,需要结婚,怕通货膨胀——他们真的是负债累累,每天都在用力的活着。

  这几年经济环境一般,很多都是降薪裁员,我认识的一些当年的售楼员、中介和小个体户,现在都是送外卖跑滴滴,每月赚钱只能保证家庭开销,房贷都还不上。

  类似这样的普通人,绝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到城市去打拼的年轻一代,因为身上有千斤重担,单身的不敢结婚,成家的不敢生孩子,虽说当年“高位买房”是个人决策,但这个错误代价都让他们自己承担,是不是也不太公平?

  这群人是社会最努力的一群人,也是贡献很大的稳定中坚,政策如果想提振消费,天天搞什么招聘会、消费券、以旧换新,真的不如给这群人“定向减负”!

  而且,契税是100%的地方税,也就是说,如果返还的话需要地方政府支出——现在地方政府财政的窘境,别说支出了,维持都困难——怎么会有钱呢?

  很多研究报告里有提到,提振消费需要大量的“特别国债”。这些由中央增发的“特别国债”来代替到地方政府返还契税,增加的消费活力却留在地方,这不比那些搞无用工程基建的价值更大?效果更明显?

  比如,有网友就提议用消费券,只要能定向返还给这些房奴家庭后,消费券可以抵扣房贷、水电气暖费用、购新房新车还可以增加补贴,这难道还没用?

  高位买房的房奴们,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中“最痛苦的一群人”,他们上有老下有小,自己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,背负着几百万的房贷,政策既然已经开始全面提振消费,那么何妨在“大水漫灌”的同时,给可怜人一点“定向输血”呢?